生物活性玻璃行业研究,预计到2028年全球规模将达到278.12百万美元--QYResearch
生物活性玻璃(Medical Bioactive Glass)是一类能对机体组织进行修复、替代与再生、具有能使组织和材料之间形成键合作用的材料。BAG在1969年由Hench发现,由SiO2,Na2O,CaO和P2O5等基本成分组成的硅酸盐玻璃。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产物能够促进生长因子的生成、促进细胞的繁衍、增强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和骨组织的生长。是迄今为止唯一既能够与骨组织成键结合,同时又能与软组织相连接的人工生物材料。

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材料,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。它在接触生物体时能够与体液发生反应,释放出离子,并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.
地区层面来看,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,2022年市场规模为15.14百万美元,约占全球的7.9%,预计2029年将达到26.73百万美元,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8.99%。
北美是最主要的销售地区,2022年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50.72%。其次是欧洲,占全球的22.66%。中国的医用生物活性玻璃需求正不断成长之中,释放出更多市场机会。其他地区因区域政治趋于稳定,经济发展与临床需求将正向成长,都是近年来具备成长潜力的市场。
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,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:骨科、牙科及化妆品。其中,由于骨科单价高,收入占比最大,在2022年,市场占比达到了38.65%。牙科是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高端医用生物活性玻璃领域,占比约为33.79%。目前,发展高端医用生物活性玻璃是行业的焦点。
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SCHOTT、Johnson & Johnson、Mo-Sci Corporation、NovaBone和Stryker等,2022年主要厂商份额占比超过60%,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,尤其在中国市场。
生物活性玻璃行业正处于持续增长和快速发展阶段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,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,将继续受到关注和推动。行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,如技术创新、市场竞争和标准制定等,但也伴随着更多的机遇和发展前景。
想要了解更多生物活性玻璃行业报告分析内容,请参考恒州博智(QYResearch)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报告,著作权归QY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恒州博智调查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,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,包括政府政策、市场环境、竞争格局、历史数据、行业现状、技术革新、行业相关技术发展、市场风险、壁垒、机遇以及挑战等。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,分析行业需求端、供给端、经营特性、盈利能力、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,整合行业、市场、企业、渠道、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,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,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、竞争格局、细分数据、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,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,进行产销运营分析,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,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。